图片名称

公共建筑节能的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9/15 00:00

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鼓励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形成与小区公共环境整治、适老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统筹推进的节能、低碳、宜居综合改造模式。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引导各地分类制定公共建筑用能(用电)限额指标,开展建筑能耗比对和能效评价,逐步实施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加强用能系统和围护结构改造。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强化公共建筑运行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分析应用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等数据信息,开展能耗信息公示及披露试点,普遍提升公共建筑节能运行水平。引导各地分类制定公共建筑用能(用电)限额指标,开展建筑能耗比对和能效评价,逐步实施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加强用能系统和围护结构改造。

为推动建筑能耗监管和绿色化改造,在2016年协助省住建厅开发建立了我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现对全省810栋公共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填补了我省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空白,为公共建筑能耗大数据应用及后续绿色化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方面,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国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同时,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期间,累计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5亿平方米以上。

在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方面,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国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同时,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期间,累计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亿平方米以上。

既有建筑节能与绿色化改造——期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及绿色化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所有设区市基本达到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要求。

持续推进建筑节能。我市历来将建筑节能作为绿色发展重要领域,持续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应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和能耗限额管理等。以来,实施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个、******平方米;完成***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任务;新增城镇节能民用建筑**亿平方米,建成城镇节能住宅**亿平方米,占全部既有住宅的**%。随着公共建筑、民用建筑总量的持续刚性增长,建筑能耗总量和占比还将逐年加大,我们将率先贯彻执行第五步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研究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加大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推进力度,完善能耗限额管理,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不懈努力。

建筑节能从总体大的方向来说,分为建筑本体节能和机电的调控节能,应对战略,建筑机电低碳节能未来发展走向如何?机电人脉公众号根据2022(公共建筑专题)摘抄和总结汇成六篇文章陆续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次分享第四篇。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广泛应用于医院、大型公共建筑、酒店、学校等公共场所,既可适用于现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楼宇建设。

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更新建筑节能、市政基础设施等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加强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强化公共建筑运行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分析应用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等数据信息,开展能耗信息公示及披露试点,普遍提升公共建筑节能运行水平。引导各地分类制定公共建筑用能(用电)限额指标,开展建筑能耗比对和能效评价,逐步实施公共建筑用能管理。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加强用能系统和围护结构改造。推广应用建筑设施设备优化控制策略,提高采暖空调系统和电气系统效率,加快LED照明灯具普及,采用电梯智能群控等技术提升电梯能效。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推动公共建筑定期开展用能设备运行调适,提高能效水平。

自2008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制冷机房改造、建筑智能化监控系统开发以及建筑能耗大数据应用等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在该领域先后共完成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国家863计划等省部级课题研究7项,编制完成等相关标准8部,并取得了一系列专利技术成果。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领域研究积累的丰硕成果,为技术应用和项目实施夯实了技术基础。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到2015年,力争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5万平方米,其中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完成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

因而,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公共建筑低碳与节能目标可实现有机的统一,节能是实现低碳目标的重要基础,低碳甚至零碳目标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包含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和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两部分。要持续推进建筑用户侧能效提升改造、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积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和室内舒适度。鼓励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形成与小区公共环境整治、适老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统筹推进的节能、低碳、宜居综合改造模式。

由批准发现的中规定,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

加强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严格管控高耗能公共建筑建设,推动零碳建筑建设试点。

随着建筑节能的深入,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大幅改善,内扰成为影响公共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模拟和实际测试都表明,同一气候区的同类型公共建筑的能耗计算结果差别不大,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本规范按气候区和建筑类型提供标准工况下建筑能耗数值。表中未涉及的公共建筑类型,应按能耗特点相近的原则近似参考。

持续推动高等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重点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开展绿色节能改造。按照超低能耗建筑开展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工程示范,提高建筑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建筑能源利用系统能效水平,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到2025年,建成一批既有建筑节能绿色节能改造能效提升项目。

2.5  根据第二十一条的要求。本条文对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比对提出要求。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内容转发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转至联系我们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